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调查暨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会议现场

  12月13日,由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2021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调查暨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研讨会暨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在深圳鹏城召开。

  会议聚焦未/难培养微生物资源发掘技术、微生物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机制、微生物组学技术等研究领域,邀请国内知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保护建言献策,推动我国微生物资源的高效共享和利用。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长朱红惠研究员主持。会议采用了“线下+线上”的方式同步进行,据统计现场参会人员145人,当天线上参会人数高达28.6万人次。

理事长吴清平院士作年度总结报告

  大会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理事长吴清平作了专题报告《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工作报告》。他从联盟建设概况、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步规划三大部分进行报告。他介绍了2021年度重点开展的工作:一、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工作取得实效;二、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三、共建微生物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平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四、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和推广;五、积极开展自主/联合研发,促进产业发展;六、开展技术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七、加强科普宣传,扎实做好工作;八、规范行业标准,推动微生物种业标准化建设。最后,他对2022年联盟工作做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一、规范联盟组织建设,吸纳新会员,完成联盟注册工作;二、积极开展自主/联合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三、开展技术交流,加强联盟资源合作。重点要推进微生物科学大数据共建共享,让联盟数据资源用起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成果共赢。

大会主持人、联盟秘书长朱红惠研究员(右)为院士颁发证书

  联盟秘书长朱红惠研究员介绍到自2018年11月联盟成立以来,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针对制约战略微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保护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旨在积极抢占微生物资源研究的技术高地、推动整个微生物产业链的革新,努力提升我国在微生物分离培养和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邓子新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分设了“院士报告”和“专家报告”两个板块。“院士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教授作了《生物药物研发:从自然生物筛选到合成生物创造之路》专题报告。他以抗生素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为例,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从自然生物筛选,自然生物改造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驱动生物药物进行结构性改造的创新理念、成功的案例和创新生产的巨大潜力,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赵国屏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研究员作了《SARS到COVID-90:生命科学研究ABC》主旨演讲。他通过自己18年前亲自参与的关于SARS分子流行病学和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机制研究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出生命科学研究中4个关键要素:选题、立题、解题和结题。他的真知灼见为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和同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以“线上”方式做了《益生菌的资源挖掘及其潜在临床应用》专题演讲。系统讲解了益生菌的定义和生理功能,并和我们分享了他们针对益生菌资源分离、功能机制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在益生菌优良菌株的分离筛选、益生菌系统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益生菌生理特性和功能机制解析、益生菌菌种高效制备、益生菌功能食品、日化产品开发方面的工作,最后还给我们展现了他们在益生菌临床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

作大会专题报告的专家

  “专家报告”环节大会共计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昌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10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推动大湾区微生物资源的发掘与保护,构建高效共享利用体系,支撑我国的微生物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现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