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菌属的致病物质
菌种保藏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可分为毒素和侵袭力两大类。毒素对宿主有毒,能直接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侵袭力本身无毒性,但能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可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医学上称为定殖)、繁殖和扩散。如果把毒素当作“元凶”,那侵袭力就是“帮凶”。
根据性质、作用和产生菌的不同,病原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下面是常见的病原菌中的致病物质。
一、葡萄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1.凝固酶(coagulase):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能破坏多种细胞的细胞膜,故又称为溶细胞毒素。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可杀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enterotoxin):引起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5.表皮溶解毒素(exfoliativetoxin):裂解表皮组织棘状颗粒层,导致表皮与真皮脱离。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抑制内毒素脱毒;刺激单核吞噬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
7.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可与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竞争性抑制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二、链球菌属主要的致病物质
⒈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SLO),链球菌溶血素S(streptolysinS,SLS)。
⒉致热外毒素(pyrogenicexotoxin):又称红疹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⒊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促进细菌扩散。
⒋链激酶(streptoki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⒌链道酶(streptodonase):促进细菌扩散。
⒍M蛋白(Mprotein):抗吞噬、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⒎脂磷壁酸(leipoteichoicacid,LTA):细胞表面有脂磷壁酸受体,与细菌细胞壁中脂磷壁酸结合,促进链球菌粘附易感细胞。
三、肺炎球菌属致病物质
1.荚膜:增强肺炎球菌抗吞噬能力。
2.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O)
3.紫癜形成因子:皮肤紫癜、出血。
四、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
1.荚膜:增强细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菌毛:增强细菌粘附于易感细胞的表面内毒素:引起发热及低血压性休克
五、淋病奈瑟菌致病物质
1.荚膜:增强抗吞噬细胞吞噬。
2.菌毛:粘附于易感细胞表面。
3.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IgA1 。
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主要致病物质:肠毒素(外毒素)、菌毛
七、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菌毛
八、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菌毛
九、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主要致病物质:Vero毒素、溶血素、内毒素、菌毛
十、志贺菌属致病物质
1.菌毛:粘附回肠末端及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2.志贺毒素:对细胞有毒性,同时可引起腹泻。
3.内毒素:毒性强烈,是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
十一、沙门菌属致病物质
1.Vi抗原:抗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2.肠毒素:外毒素。
3.内毒素: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休克。菌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