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简介:
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目前依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是一个由全省微生物学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的前身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广东分会,成立于1954年,属于中国微生物学会的分支机构。在该会的基础上,1979年成立广东省微生物学会。此后,学会名称同时使用“广东省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广东分会”。1998年正式变更社团名称为广东省微生物学会。
建国之初,广东省的微生物学工作还是相当薄弱。为了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我省微生物学界的前辈白施恩、钟之英、周培安、欧守杼等人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国微生物学会广东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期间,全省会员只有几十人,且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会在业务上接受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挂靠单位是中山医学院。当时尽管会员不多,但学会工作仍很活跃,每年都有聚会交流。由于文革动乱,学会工作停顿了很长时间,直到1978年才恢复活动。
改革开放以后,本省的微生物学工作迅速发展,有大批科技人员从事微生物学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工作。学会积极发展会员,人数剧增;认真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工作。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中国微生物学会的指导下,学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发展会员,沟通微生物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是本会的主要工作。1978年起,本会大量发展会员,至1983年初已达400余人。此后不断吸收新会员。据统计,50年来先后参加本会的会员有700余人。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本会的又一重要工作。本会积极主办较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会,如:1991年与香港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医学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2002年与湖北省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南地区微生物新技术学术讨论会等。此外,还争取承办一些国内重要的学术交流会,如:1984年的全国食用菌会议,1990年的全国发酵新技术学术讨论会,2003年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和2007年的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等。
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是学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本会各学科组经常组织会员深入有关行业第一线,举办培训班和报告会,传授新技术,很受群众欢迎。由本会推荐实施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的研究,于2002年获中国科协和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千厂千会协作行动”优秀项目成果奖。由于工作突出,获2002—2004年度省级学会先进集体称号。
1954年,成立中国微生物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白施恩(中山医学院),副理事长周培安(广州军事医学研究所),理事钟之英(中山医学院)、欧守杼(华南农学院)、邹文华(广州市卫生局),秘书黄彩贤、刘乐和(中山医学院)。学会挂靠单位是中山医学院。本届理事会任期很长。其间由于文革动乱,学会活动中断12年,直至1978年才恢复。
1979年12月召开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白施恩,副理事长周培安、钟之英、欧守杼、陆大京(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陈连就(华南工学院),秘书长刘乐和。学会挂靠单位仍是中山医学院。本届理事会任期4年。
1983年11月召开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陆大京,副理事长周培安、欧守杼、贺鹰抟(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郭辉玉(中山医科大学),秘书长邹文华。从本届开始,学会挂靠单位转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本届理事会任期5年。
1988年10月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郭辉玉,副理事长丘元盛(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贺鹰抟、袁永生(华南农业大学)、王金锐(第一军医大学),秘书长廖权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本届理事会任期5年。
1993年9月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丘元盛,副理事长王金锐、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周世宁(中山大学),秘书长廖权辉。本届理事会任期5年。
1998年11月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丘元盛,副理事长周世宁、孔令根(广州医药卫生研究所)、杨汝德(华南理工大学)、黄青云(华南农业大学),江丽芳(中山医科大学,增补),秘书长吴清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本届理事会任期5年。
2003年12月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郭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副理事长吴清平、江丽芳、杨汝德、黄青云、吴宏中(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秘书长吴清平(兼)。本届理事会任期5年。
2008年12月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郭俊,副理事长江丽芳、吴清平、罗立新、陈金顶,秘书长李良秋。
2013年11月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郭俊,副理事长江丽芳、吴清平、罗立新、陈金顶,秘书长李良秋。